当前位置 : 图书 > 图书进入

游侠、豪族与名士 : 三国争霸时代的权力格局

定价:¥86.0

作者:李亮

出版时间:2023-03-01

资源类型: 自有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去购物:

本书是一部以社会学视角观察东汉末年到三国时代风云变幻的轻学术史学佳作。 作者以正史史料为基础,以三国权力分配与变迁的真实剖面图,层层还原三国和三国英雄的本来面目。三国不仅是英雄辈出、充满智慧和谋略的时代,更是承前启后的时代,整个社会发生了结构型巨变,其中游侠、豪族与名士从民间力量发展成瓦解两汉帝国秩序、重构新的社会秩序的主导力量。一场场精彩纷呈的三国争霸,其实质是对中国历史影响至深的社会改造运动。

序 旧秩序的解体:汉帝国传统的终结 / 001 豪族支持下建立的东汉政权 / 003 秦汉的“游侠之风”与“游侠豪族化” / 005 汉末的五种领主制形态 / 007 豪族领主化与汉末争霸战争 / 010 第一篇 帝国:从建立到崩溃 第一章 中央:两汉帝国中枢权力的嬗变 / 017 内朝与外朝:两汉“党争”的温床 / 019 外戚集团与宦官集团的斗争 / 021 东汉的皇权与宦官 / 022 第二章 汉魏时代的地方治理 / 025 中国古代地方治理的雏形 / 027 西汉的地方治理:建立大一统帝国的需要 / 029 东汉的地方治理:从刺史到藩将 / 032 三国两晋时地方治理:从藩将到领主 / 036 第三章 边疆:两汉帝国与长城外王朝的战争 / 041 危险的边疆:华夏与游牧 / 043 说不清的关系:汉王朝与匈奴帝国 / 045 狡猾的敌人:鲜卑“帝国”对中原王朝 / 047 不安分的邻居:羌人与中原王朝的战争 / 048 抵御边寇:两汉的边塞与防御系统 / 050 第四章 党争: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 053 “清流派”的形成 / 055 “浊流派”势力的壮大 / 057 预演:“清流派”反对宦官、外戚的斗争 / 059 “党锢之祸”:“清流派”与“浊流派”的殊死较量 / 062 第二篇 新秩序:割据体制的形成 第五章 藩将:割据体制的早期形态 / 069 关西出将,关东出相:凉州的地缘特点 / 071 凉州好男儿:关西游侠董仲颍 / 073 从凉州到洛阳:董卓的成功转型 / 076 董卓的忘年交:朋友圈真的很重要 / 077 从京师回凉州:董卓的三级跳 / 081 董卓的崛起与汉末割据体制的形成 / 083 以战养军:有枪便是草头王 / 085 第二次创业:董卓与凉州集团的创立 / 088 还是老乡靠谱:董卓与凉州豪族 / 090 一个特殊的群体:东汉的宾客与部曲 / 092 凉州集团的构成:职业将领与部曲将 / 094 凉州军团的成分:秦胡兵 / 098 亲兄弟,明算账:职业军派与部曲将派的矛盾 / 099 第六章 游侠:割据体制的群体基础 / 103 豪侠、豪杰与轻侠 / 105 从吕布在并州的早期经历看“轻侠” / 107 两汉的“剑客”与“壮士” / 108 识时务者为俊杰:东汉末年的“轻侠”画像 / 111 东汉的“豪侠”与世家大族 / 113 富二代:“豪侠”袁绍的另类生活 / 114 乱世枭雄:“豪侠”曹操的政治抱负 / 117 “宣传与行动”:曹操的崛起之路 / 119 姊妹花:东汉群雄争霸中的豪杰 / 121 春秋战国的游侠之风 / 124 游侠的早期形态:秦汉之交的“任侠精神” / 127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刘邦集团与游侠 / 129 革命路上手拉手:秦汉之交的游侠群体 / 133 解码“黑社会”:游侠与汉代民间秩序的维护 / 135 第七章 乱世:东汉末年的政治斗争 / 139 将革命进行到底:名士与宦官的权力角逐 / 141 挺近中原:解开董卓夺取政权的密码 / 143 巩固权力:董卓入洛后的人事改革 / 146 难以调和的矛盾:凉州集团与关东集团的冲突 / 150 游移不定的中心:东汉前中国权力重心的转移 / 152 从反董到火并:汉末割据体制的膨胀 / 156 第三篇 争霸:新权力格局的建立 第八章 豪族:争霸战争的主导力量 / 163 西汉:豪族的萌芽期 / 165 “富者乘其财力”:东汉豪族成长的经济基础 / 168 控制政权:东汉的世族与“世官” / 170 东汉的“故吏”与“门生” / 172 “累世经学”之家与名士 / 174 控制地方:东汉末年的豪族 / 176 热衷政治:东汉末期的大姓名士 / 177 第九章 宗亲领主制:袁绍集团的形成 / 181 不屈男儿:“文武才力足恃”的公孙瓒 / 183 今为人臣:从公孙瓒的“忠”看汉人的价值取向 / 186 驱逐胡虏:公孙瓒与边寇的较量 / 187 潜在的威胁:东汉时期鲜卑“帝国”的崛起 / 189 以夷制夷:东汉帝国外部边界战略的复归 / 193 亦友亦敌:东汉末期的汉胡关系 / 196 势不两立:公孙瓒与刘虞结怨的真相 / 197 尔虞我诈:河北军阀之间的明争暗斗 / 200 深谋远虑:袁绍“南向以争天下”战略的形成 / 202 抢占先机:袁绍计夺冀州的战略意义 / 205 巩固政权:袁绍宗亲领主制集团的形成 / 208 先攘外后安内:公孙瓒内外策略的确立 / 210 政治交易:公孙瓒与“商贩庸儿”的结盟 / 211 新兴势力:汉末的“豪人” / 214 新的矛盾:反董战争结束后天下形势的突变 / 216 界桥大战:袁绍与公孙瓒争夺河北的较量 / 219 战略据点:袁绍集团与幽州集团在青州的博弈 / 222 火并刘虞:公孙瓒与幽州大姓豪族的战争 / 224 经济改革:公孙瓒推行“屯田”政策的意义 / 227 最后的挽歌:幽州军事领主制集团的覆亡 / 229 派系斗争:袁绍集团的内部隐患 / 232 争权夺利:解码官渡之战背后的秘密 / 233 落日黄花:袁绍集团覆灭的真相 / 237 第十章 政治领主制:曹操集团的崛起 / 241 反目:吕布背叛董卓的真相 / 243 时势造英雄:曹操早期的军事生涯 / 246 天时地利人和:曹操取得兖州的优势 / 248 捷足先登:曹操占据兖州的战略意义 / 250 乱世英雄:曹操“规大河以南以待其变”战略的形成 / 252 战略要冲:汉末群雄对兖州的争夺 / 255 柳暗花明:吕布与并州军的壮大 / 256 东山再起:并州“雇佣领主制”集团的建立 / 258 窥伺:公孙瓒在兖州的战略设想 / 261 凯觎:袁术对兖州地区的图谋 / 263 封丘之战:曹操与第一次兖州保卫战 / 265 分道扬镳:曹操与兖州大姓豪族的矛盾 / 267 绝地反击:曹操与第二次兖州保卫战 / 271 汉代边境的屯田制 / 273 曹操的屯田制 / 275 陶谦与“丹杨兵” / 277 “皇族”还是“土豪”?刘备的另类画像 / 278 寄人篱下:刘备早期的“北漂”生涯 / 280 精兵?战将?刘备与陶谦的交易 / 282 焉知非祸?刘备“争盟淮隅”战略的形成 / 283 黄粱一梦:刘备“争盟淮隅”的夭折 / 286 “恶鸟之强”的刘备 / 288 决战:曹操与吕布在徐州的斗争 / 291 兼顾侧翼:曹操对袁术的毁灭性打击 / 293 朋友还是对手?曹操与袁绍的矛盾 / 295 曹操与游牧民族的斗争 / 297 曹操集团的内部构成:游侠的复合体 / 299 曹操的“禁兵”:直辖军 / 305 第十一章 开发领主制:孙氏集团的壮大 / 307 富春“土豪”孙坚 / 309 小戆?武官?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 / 310 “杨人多轻侠狡杰”:关东人和江南人的矛盾 / 312 扬威荆州:孙坚军事力量的形成 / 314 山贼:南方的另类豪族 / 316 奇袭荆州:孙坚与关东集团的第一次较量 / 318 袁术:一个特立独行的关东“气侠” / 321 失荆得豫:孙坚军事力量的壮大 / 324 豫州保卫战:孙坚与关东集团的第二次较量 / 327 风萧萧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 / 329 焉知非福?袁术在九江的成功逆袭 / 330 “明果独断,勇盖天下”的少帅 / 332 孙策“为朝廷外藩”战略的形成 / 334 “精兵之地”的丹杨 / 337 关东集团与孙、袁联盟在丹杨的角逐 / 338 “求先君余兵”:孙策索兵之旅 / 340 庐江之战:孙、袁失和的序幕 / 342 孙策与袁术在丹杨的明争与暗斗 / 344 大进军:孙策平定江东之战 / 346 大追击:周瑜与孙吴立国 / 348 袁术之死与“淮南集团”的覆亡 / 350 开基立业:孙氏“开发领主制”集团的形成 / 351 参考文献 / 355
李亮,北大社会学系特聘研究员,中科院心理所特聘研究员。历史学学士,心理学硕士,社会学博士,擅长从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挖掘分析史料,还原历史。参与国家社科重大攻关项目“秦统一及其历史意义再研究”等课题。